6月22日上午,四川美术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承办的“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在这里隆重举行。
此次展览是中国美协在四川主办的投稿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发动面最广的一次大型艺术展事,深受社会各界关注。自征稿以来,展览受到全国艺术家的热烈响应,最初收到了四千多件作品,最终仅两百余件入展,五十余人获中国美协入会资格。胡刚的《那年黄龙事》,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中美协入会资格。
《那年黄龙事》
胡钢创作的《那年黄龙事》。画面构图饱满,水墨韵味在相互融合中别有一番味道。古镇建筑错落有致,树木根植其中,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形态各异,溪边的泊船静静的停靠岸边,一动一静,诉说着古镇沧桑的历史,而热闹的生活场景象征着人们美好的生活。谈起创作背景时,胡钢说:“‘入蜀方知画意浓’这个画展是我第一次选择国画参加评选,在此之前参加市省以及全国性展览都是递交的油画作品。去年接到邀请参展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考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题材去表现我们四川的景色。从画展的背景出发,四川的景色有别于北方或是江南的美景,加之峨眉山、青城山、三峡等景观画的人太多,所以就放弃了画大美山水的念头。然后考虑着画人物画,画四川的老农民,但是感觉这个题材有点沉重。直到去往宜宾的一个古镇写生,我当时被生活在古镇上人民的生活场景所感染,突然觉得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吗,忙碌中也有清闲,奔波中也带闲适,一松一紧,非常接地气。所以我选择了在结合成都黄龙溪古镇创作出反应川西民居的民俗风情,至此,这幅画也就应运而生。”
《志愿者》
“胡钢是一个特别勤奋、特别刻苦的人!在他创作《那年黄龙事》的时候我是见证了他的创作历程。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参加评选的前两天,他觉得画面右上角有一点瑕疵,还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虽然没有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但他却力求完美,竟然连夜又重新画了一幅,第二天一早邀我鉴赏,这种精神着实可贵。”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院院长周正华激动地说到。
想来画国画能有如此高水平的胡钢应该是职业国画家吧,事实却并非如此。胡钢不仅不是专职画家,也不是只画国画,他的油画创作才是主打。胡钢曾从事大型国有企业宣传工作,随后从事企业管理经营工作,其间虽一直非常关注绘画艺术但无缘画事。直到2010年,一直执着于油画创作的胡钢,被著名油画家张国平先生称为“此人绘画颇有天赋”。胡钢便慎重拜师著名油画家张国平先生以及著名雕塑家陈小林先生后,受到两位先生的指导与启迪,胡钢对油画艺术创作以及认知得到很大的沁润与熏陶。胡钢说,这么多年来,很感谢两位恩师对自己的指导,张国平先生对胡钢在艺术创作上的启发与引导以及陈小林先生对胡钢在专业基础上的引导和督促,促使胡钢近年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油画创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其油画作品《秋归》入选“2014画意成都中国梦·艺术情美术作品展”、油画《翠鸟》入选2014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四川省第七届新人新作美术展“、油画《春到藏寨》特邀参加2015“大美四川—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秋归》
《宏村印象之二》
《宏村印象之一》
“我几乎每天都画,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能挤出时间,我早晨也画,中午也画,晚上也画,几乎没有停止过绘画的创作与探索。”胡钢侃侃而谈。《春回藏寨》是胡钢的一幅两米*两米的大幅油画,这幅在全国美术展“大美四川”展出的作品是胡钢花了一个半月完成的:一片突兀的山峦突然从远处的青稞以及油菜花地里升起,巍峨的雪山、陡峭的岩壁、绵延的大山、美丽的藏寨,藏区唯美而真实的场景在画家明快的色彩、远中近的结合、纵横交错的构图以及线条与色块间,把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藏区人民生活以及藏区大自然之美,在成片的青稞与成片的油菜花中,明媚旖旎的呈现出来,令人无限向往。特别是画面右边若隐若现且颇具质感的藏式建筑民居,在连绵起伏的一望无际的青稞与油菜花地里,勾勒出一道令人神往的圣洁世界;可以想象,这个小小的雪山下的村庄是远离喧嚣与浮躁,独守着一方净土,保持着藏民居的古朴与厚重!
当谈及对艺术的理解时,胡钢表示,我区别于职业画家的是:我只是单纯的画自己想画的东西,我不会刻意迎合,也不会将绘画拿去为某一件事情服务。一个真正的画家必须在技术和艺术思想上都很优秀,若是脱离了艺术思想就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图式,和手机上照片是一样的,虽然看起来比较精美,但是没有精神上的指引,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绘画高于生活,作品应该是思想的反映,特别是中国的写意精神,画中的花鸟鱼虫,一树一泉的形态和对肢体语言的表达都是领悟化的,都是传达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载体。
胡钢喜欢写实主义的画,他对绘画造型有着自己的要求和认识。“很多人觉得油画就是堆砌,一上来就是一管管颜料摆在画板上头,一来就是一刮刀就整完了,事实上,绘画的厚与薄他是素描关系,对比关系,国画的线条和西方绘画是一样的,国画中的线条是强调结构,西方绘画的笔触也是强调结构,所以笔触不能太过随意,为了表现笔触而笔触是不可取的。因为绘画首先是造型艺术,如果脱离了形体来说表达就走的太远,观者是看不懂的,绘画是建立在造型艺术上的夸张和变形。在大体绘画造型上追求用笔技法和主观的色彩是可以的,因为色彩是有情绪的。我喜欢反映生活本身的绘画,通过写生收集素材,再进行创作出反映普通人生活场景中一些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文风景。”
现实中,胡钢除了自己担任着私企高管的工作之外,多年来,把精力与心血投入到绘画创作中,他坦言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辛勤耕耘是快乐而幸福的,绘画带来的悦己悦人的收获也是无法替代的。在他公司里有着一间不大的画室,工作之余,他就钻进画室拿起画笔进行绘画练习。几十幅油画和国画作品摆放在画室的一角,一张未完待续的国画荷花在方寸之地开的格外灿烂……
个人简介
胡钢,1968年出生,四川省美协会员,成都市美协会员,成都文理学院助教,成都市九三学社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美协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委员。
从小喜爱绘画。2012年拜著名油画家张国平先生,雕塑油画家陈小林先生为师学习油画。其油画作品《稻城亚丁》入选“名家绘名城2013艺术成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作品展”、油画《志愿者》入选2014首届四川青年油画作品展览。

联系方式
1.关注四川艺术网微信公众号zgscys;
2.邮箱:3078407186@qq.com;
3.艺术热线 :028—69891838
4.官方网址:www.zgscys.com
合作单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四川艺术网):人物丨技法与思想同行 传情与达意共绘 ——画家胡钢的艺术人生